第一百三十七章 后记三-《晋末长剑》


    第(1/3)页

    不知不觉间,天下已换新颜,弘道这个年号也用到了第二年(351)。

    对下层官民来说,弘道元年几乎没有任何异样,好像高高在上的那位还是先帝一般。

    官场、货殖、军伍、学校等等,一切萧规曹随,国家层面几乎没有任何波澜,就连府兵都在按部就班地设立一一去年在河南新置四府,主要原因是部曲不够,不然可能更多。

    这样或许是最好的。

    你怎么改都有人不满意,维持现状不折腾,慢慢积蓄国力,增强对国家的控制力,大抵是新君最需要的一一他身边一定有人如此劝谏过,对今上来说,时间真的很重要。

    当然,地方也不是一点变乱没有。

    凉州就有部落叛乱,号称聚众数万,气势汹汹。

    邵瑾登基后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非常重视,当场召集平章政事、禁军大将议事。

    太傅李重认为此乃疥癣之疾,发凉、沙、河、朔四州之兵即可,其他人大多持同样意见。

    邵瑾则另有谋算。简单来说,他想培养、提拔一批忠诚、亲近于他的将校,毕竟目前朝中留下来的都是父亲在位时的老人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邵瑾准备调集禁军、府兵出征时,叛乱已被凉州兵平定,报上来的斩首数字不过四千级罢了。

    拓跋代国旧地亦先后有两个部落叛乱,被安北、单于二都护府联手镇压,斩首三千余,俘丁口万余,牛马羊驼二十万。

    甚至并州岢岚郡内都有一个小部落脑子不清楚,悍然叛乱一一不过也有人说是被逼反的一一最终为右龙虎卫府兵剿灭。

    大体便是如此了,都是些不成气候的小乱子。

    先帝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扫平各路冥顽不灵之辈,震力非比寻常。便是他走了,也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敢跳出来作乱,其他人都收敛得很,怕挨收拾一一你可以看不起新君邵瑾,但不能看不起六方多禁军以及十六七万府兵的战斗力。

    邵瑾接收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足够他守成的同时,再小小地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了,

    容错率非常大一一不怕「富二代」吃喝玩乐,就怕他「创业」,只要不折腾,大梁朝的根基稳如泰山,百年内断不会有事。

    而到了弘道二年年初,庾亮终于参与了政事,与韩王一起,核查天下府兵田籍。

    毋庸置疑,府兵的田宅肯定存在私分的情况,即便朝廷来查,也不可能彻底解决,只能说查比不查好。如果能配套解决一部分府兵子弟授田问题的话,这个制度能延寿更多年。

    兴许是之前那场病消耗了太多元气。与先帝在位时相比,庾亮的精气神有所衰颓,老相一下子浮现了出来,再不复当初那般精神翼的模样了。

    但对外甥交给他的这个任务,他还是欣然接受了。

    太尉固然地位崇高,可手头若无差遣,那真是浑身不得劲,庾亮是真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了。

    汉王邵渥也被派了出去。

    这个时常被邵勋带在身边教导的嫡次子有些的,对被派到关西督学没有什么异议。

    有些事情,兄弟二人心照不安,没必要多说。

    清查府兵田亩、胡汉杂处之地劝学之外,大力促进货殖收取商税,是新君邵瑾关注的第三件事情一切都很平静,一切都没有变化,一切都让人感到习惯。

    ******

    龙鳞殿现在成了一部分先帝宫妃的居住之所,尤其是地位较高的那几个一一不过也没几个了。

    三月仲春之时,太后庾文君来到了龙鳞殿,看望病卧于床的裴灵雁。

    先帝离去之前,裴氏虽然年岁不小,但心态很好,每日里或看书作画,或煮茶观景,或侍弄花草,怡然自得。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她在年近七旬之时,依然健康自在地活着。

    但先帝离去之后,裴氏的精气神肉眼可见地衰弱了下去。

    她不再看书作画了,因为提不起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