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 18 章-《穿越成嘉靖长女后》
第(2/3)页
张居正躬身行礼:“李先生,在下江陵县秀才张居正。”
连嬅也福身行礼,怕自己的名字露馅,特意用微弱、模糊又畏怯的声音自我介绍:“民女连嬅,见过先生。”
李元阳微微颔首还礼,目光上下打量着张居正,气度卓然,的确是个挺拔俊秀的少年——似乎完全没在意他身后那个低着头声如蚊呐的小孩。
倒是县令和几位吏目显得颇为吃惊,没想到这个身手矫健的小童竟是个女孩。
“‘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何解?”
这是《尚书》里舜呼十二州之牧而告之的话,对于熟读四书五经的秀才来说,约等于送分题。
张居正寻思立就,侃侃答曰:“牧民之道,当使民足食,而足食之道,在不违农时。须轻徭薄赋,使民得以尽力于农亩事。民食既足,教化可兴。夫安民之道,固在于知人用贤,然则众君子成之不足,一小人坏之有余。所以帝舜之命十二牧,既说亲近君子,又叫提防小人。所谓圣人远虑也。”[注1]
李元阳捋捋胡须,露出微笑,而后视线一低,看向连嬅。
……要不你还是把我忘了吧。
身为一个可悲的古代文盲,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却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云的感觉真的很恐怖,尤其是对连嬅这种从小被绩优主义洗脑的学生来说。
好在李先生也没有拿四书五经考校一个小小女童的想法,他语气温和地问:“我听说前几日纵火案的主犯是你提供线索抓到的。你是怎么找出那人藏身之处的?”
连嬅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像供述犯罪事实一样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清楚。
李元阳点点头:“倒是个心细的。你为朝廷破案,理当论功行赏。可有什么想要的?”
一个穿着旧布衫、腼腆朴素的小娘子,还只有十岁出头,最渴望的估计也只是衣裳首饰、脂粉钗环之类的吧。
他家里有个小女儿,和连嬅差不多大的年纪,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时候。
“先生,”连嬅思索片刻,觉得李元阳应该比县衙这些人靠谱,“我家左邻有位三十岁上下的妇人,叫做明春,已经失踪多日了。”
李元阳目光一凛,看向县令,县令赶忙看向承发房的司吏:“许承发,有这回事吗?”
承发房是县里管考勤、放告、文书上传及下发的衙门,在县衙里地位甚至高于管人事的吏房。比如谁有冤要申、或有官司要打,须得先给承发房塞银子,不然人家就把你的案子挪到最后,拖个一年半载不管。
许承发额头冒汗,战战兢兢地说:“禀堂尊,下官近几日没接到过失踪案啊。”
“她丈夫是个赌鬼,不管人的。她女儿和我一般大,不敢来报官。”连嬅急忙补充。
李元阳沉吟片刻,问她:“你想好了?”
这可是个很宝贵的机会。她可以换掉不合身的旧衫,穿上漂亮的新袄裙,也可以要些昂贵的珠宝首饰、胭脂水粉装扮自己,或者暂时没想到需要什么,还可以直接开口要些金银赏钱。
而找人,还是一个和自己关联不大的人,若是能找到,多少结个善缘,若是找不到,那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可是人命关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