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京城的涟漪-《大乾第一狠人》


    第(2/3)页

    站在修复一新的堤坝上,看着脚下奔流的沧河水,以及远处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脸上终于有了些希望的灾民,秦牧心中感慨。

    他来自现代,拥有不同的视野和思维方法,这帮助他更快地看透问题本质,找到关键节点。

    但他也深刻意识到,个人的力量在庞大的旧制度和既得利益集团面前,依然是渺小的。

    他需要借助太子的力量,需要更巧妙地运用这个时代的规则,甚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妥协。

    “我不是救世主,”他对自己说,“我只是一个带着不同记忆的军人。

    我能做的,是尽我所能,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守护该守护的,打击该打击的。

    然后,帮助那个可能给这个时代带来更好改变的太子,走得更稳一些。”

    他眺望北方,那是京城的方向。

    江南的危机暂告一段落,但更大的政治风暴,或许才刚刚在京城酝酿。

    而他,即将携江南之功与查获的铁证,重返那个权力的中心。

    这一次,他将不再是那个需要敲登闻鼓鸣冤的边将。

    而是手握实绩、深得储君信任、足以让对手心惊的朝堂新贵。

    他的现代灵魂与古代身份的融合,将进入一个更深入、也更危险的阶段。

    江南的夏日,伴随着湿润的空气和逐渐恢复生机的田野悄然来临。

    临渊府的秩序在秦牧的强力整顿下基本恢复。

    堤坝修复工程在杜明渊的主持下稳步推进,虽然距离完全根治水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消除了几处最致命的隐患。

    赈灾粮款的发放也走上了正轨,灾民们得到了喘息之机,脸上不再是绝望的麻木,而是有了一丝重建家园的期盼。

    “秦青天”的名号,不仅在灾民中传颂,也开始在江南士林和民间悄悄流传。

    这位年轻的侯爷、钦差,以其雷厉风行的手段、明察秋毫的决断和对底层百姓罕见的体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深深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

    就在秦牧准备将江南事务做最后交接,启程返京复命之际。

    一个新的、看似偶然却又透着蹊跷的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
    第(2/3)页